:::

碳邊境稅之引力:台灣是否應課徵碳稅以應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?

李金全、楊宗翰

摘要:

歐盟已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(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, CBAM),其目的是透過貿易手段防止碳排放洩漏至環境標準較低的國家,從而推動全球氣候目標的實現。台灣作為全球貿易和供應鏈的核心,CBAM 相關政策的對於台灣的影響尤為關鍵。為了應對這一挑戰,台灣政府正加速推動碳定價政策。本研究建立了一個涵蓋多國、多產業的結構性引力模型,在模型中,碳定價會直接影響供應鏈中間財的價格,且廠商者會傾向使用相對廉價的中間財作為生產,因此碳稅與碳邊境稅會透過國際貿易與供應鏈引導資源配置,並進一步影響各國的碳排放。本文分析 CBAM 對台灣及全球各國經濟和環境的影響。模型運用了各國現行的碳定價,並結合 CBAM 實務上的執行方式,全面探討了 CBAM 的短期經濟效果、對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,以及其對資源配置、貿易趨勢、所得以及碳排放的引導作用。根據模型結果,我們計算出在應對 CBAM 衝擊時,使台灣全國實質所得損失最小的碳定價為每公噸二氧化碳 16 美元,此數字遠高於目前普遍認為環境部會提出的每公噸二氧化碳 10 美元的碳費費率。然而,每公噸二氧化碳 16 美元應被視為台灣政府設定碳定價的最低標準,因為本研究的分析未涵蓋碳排放的外部性、長期影響以及能源轉型等其他因素。綜合考慮這些額外因素後,台灣需課徵的碳價將高於每公噸二氧化碳 16 美元,因此這一數字僅為台灣政府制定碳定價政策時的最低標準。

檔案下載